日志样式

你不看篮球所以不知道 CBA初期转播要给电视台送

  ]《非常合理-张卫平传》讲述中国篮球名宿张卫平的生平故事,呈现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篮球发展史,由张卫平本人唯一授权、腾讯体育篮球主编黄祎(阿鱼)撰写、腾讯体育独家出品。

  张卫平在37岁那年赴美,在美工作生活了9年时间,1997年7月回到中国香港时已年届46岁,但他的内心仍像少年一样炽热、昂扬。

  他在IMG亚洲总部的职位是中国区高级经理,直接向公司高级副总裁理查德-艾弗里汇报,工作的主要内容则是负责全国男篮甲A联赛(CBA的前身)的运营和推广。

  当时是全国男篮甲A联赛成为跨年度联赛的第三个赛季,虽然已经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,但国内的篮球环境依然难谈“职业”,总会有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矛盾和冲撞纷至沓来,每天都处在一种“救火”的状态中。每当遇到问题,IMG亚洲总部的第一反应总是:“找卫平!”原因很简单,张卫平在中国篮球圈的资历和口碑令人信服,他出面说话,各方面普遍能接受。

  尽管张卫平彼时已退役多年,同时期还在工作的熟人不算太多,但仍然称得上“故交遍九州”。比如八一队的匡鲁彬、朱家志、钱利民,沈阳部队男篮的徐政文,吉林男篮的莫连贵(莫科的父亲)等篮球名宿,跟张卫平都是多年老友,见面之后格外亲切。因为彼此知根知底,办什么事都好商量。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个节目叫《有事您说话》,张卫平当时要办什么事,基本上也就是说句话的事儿。

  中国当时毕竟还属于一个“人情社会”,以IMG这样外资企业背景,如果没有熟人牵线搭桥,在国内走到哪儿都只能吃闭门羹。张卫平的存在至关重要,他一方面需要跟当时的篮球处(即后来的篮球管理中心)保持密切联系,在各项手续的审批上得到官方支持,一方面得跟联赛的每一支球队打交道,确保IMG的各项举措能被各队真正执行,赞助商的权益能够得到保护。同时,他还负责跟电视、电台、报纸、杂志等各路媒体对接,落实联赛在各个层面的品牌推广。此外,他还要操心中国篮球的青少年培养,帮助篮协举办各种教练员讲习班,带领各俱乐部老总出国考察,在重大场合代表IMG出席,真是忙得不可开交。

  (98年夏天,篮协邀请小牛总经理小尼尔森,来华为中国教练员举办培训课,张卫平担任现场翻译,大合照的这么多人中,只有两个人汗流浃背,一个是主讲人小尼尔森,一个是翻译张卫平)

  (2002年,前快船队主教练吉姆-托德受篮协邀请,到中国给教练员讲课,张卫平担任翻译,两人结下深厚友情,托德为他签名留念)

  (图为前开拓者防守教练杰克-沙龙,受篮协邀请来中国讲学,张卫平担任翻译)

  (张卫平在篮协举办的全国教练员培训班上,完成这个培训班,教练员才能领到上岗资格证)

  (张卫平后来多次担任CBA全明星扣篮大赛评委,这是其中第一次,当时还没正式做出回国决定)

  虽然有时也会频繁飞往北京,但张卫平在IMG的主要办公地点在香港,打一个又一个“救火”电话是他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状态。经常是这边正跟某支球队说着什么事儿,那边同事开始打招呼:“快,xx队又出问题了!”刚跑到那边抄起电话,又有人嚷嚷:“卫平,xx说十万火急,说什么也要跟你马上通话!”……每天都处在这么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中,好在张卫平精力充沛,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
  (在IMG工作期间,张卫平曾带领CBA各队总经理拜访NBA总部,给总经理们讲怎么跟球员经纪人打交道)

  IMG公司的亚洲总部位于铜锣湾,这是香港最主要的商业办公及消费场所集中地,直面维多利亚海湾,背靠赛马场,风景优美,交通便利。区内高楼大厦林立,没走两步就是一家大型百货公司,素有亚洲购物天堂之称。街道并不宽阔,但一直显得车水马龙、行人如织,仿佛把全香港的人都塞在了这个区域。人流永远熙熙攘攘,每个人都好像在跟时间赛跑,走起路来步步生风,脸上都挂着一种都市人特有的焦虑和淡漠。

  按规定,公司上下班一般都是朝九晚五。然而,连身为大领导的理查德-艾弗里每天都早出晚归,上午不到八点就铁定出现在办公室,一直忙到晚上九、十点钟才下班离开。理查德的办公室就位于公司入口处,正对着上下楼的电梯间,一堵玻璃墙面从不拉窗帘,谁进进出出都一眼看见。老板如此拼命,张卫平也干劲十足,每天从早八点忙到晚八点。中午有一个小时吃饭时间,张卫平一般会下楼找一家茶餐厅,来一份地道的干炒牛河,吃完回工位稍事休息,马上再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。

  张卫平在香港是孤家寡人,一日三餐都在外面随便对付。日常生活就是公司和住处两点一线,地铁来回。张卫平是职业运动员出身,在日常穿着上喜欢宽松自在,不太习惯西装革履的拘束感,但在香港做办公室工作只能穿正装,他就每天上班路上把领带揣在兜里,走到公司门口再拿出来穿戴整齐。下班后一走出公司,他马上把领带解下来塞到兜里,风风火火地挤上地铁,从铜锣湾往隔海相望的尖沙咀赶。进家门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身上的正装脱掉,痛痛快快地冲个热水澡,换上一身T恤短裤的“短打”,才觉得浑身都舒坦。出门随便找家小餐厅吃个煲仔饭,或者在肯德基之类快餐店对付个汉堡,然后出门在海堤上散散步,走差不多了就回家睡觉,日子过得简简单单。

  这是张卫平一生中最接近普通办公室生活的一段时间,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,根本无暇考虑任何休闲娱乐活动。以至于他在香港住了几年,连一海之隔的澳门都从没去过。

  (身穿白色衬衫的人名叫罗德-索恩,曾担任公牛队总经理,正是他为公牛选中了乔丹;后来担任NBA负责篮球运营的执行副总裁,负责与罚款有关的管理工作,是否罚、罚多少,都由他说了算,后来还曾担任篮网总经理,并荣获2002年年度最佳总经理称号)

  IMG工作初期,张卫平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跟央视洽谈男篮甲级联赛的转播事宜。在体育产业如火如荼、优质赛事IP被炒出天价的今天,人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顶级联赛不仅不能在版权上获得收入,相反为了完成转播还要向电视台支付费用。然而就在不到二十年前,像全国男篮甲A联赛(2005年正式更名为CBA)这样的国内顶级赛事,却实实在在面临着这种困境。为了保障联赛在全国范围内的稳定转播,张卫平不得不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各省级电视台之间奔走斡旋,其中首要任务就是要跟央视谈妥转播费用。

  (搞定央视和地方台的电视转播之后,张卫平转战国内赛场,与老搭档孙正平紧密合作,现场解说当时的全国男篮甲A联赛)

  时任中央电视台体育部主任的马国力对此有准确的判断,他对张卫平说:“你们好好办这个联赛,迟早有一天,我们得掏钱买比赛的转播权。但现在联赛还没到那个程度,我们转比赛卖不出广告,等于只赔不赚。跟你们要钱,不是为了盈利,而是要有钱才能出转播车,才能承担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用。”张卫平一想是这么个理儿,回去跟老板一汇报,大致核算了相关费用,很快就获得了央视的转播承诺。

  (张卫平与马国力在1997年NBA全明星赛现场,这届全明星周末正值NBA成立50周年,NBA评选出有史以来50大巨星,张卫平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)

  跑通央视这条线之后,张卫平又请央视牵头,把各省市地方台凑在一起开了个会,最终确定了“地方台制作信号、央视播出”这套转播方案。就这样,在步入职业化的第三个年头,全国男篮甲A联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稳定的电视转播,影响力大幅度提升。